2020年12月3日上午,2020(第六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隆重開幕。本屆智博會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央網信辦的共同指導下,由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中國國際商會和智慧城市發展聯盟共同主辦,由百瑞國際會展集團承辦。本屆智博會以“人民的城市——融合生長·合作共享”為主題,展期3天,展出面積近2萬平米。
開幕式現場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司長陳洪宛在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是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強大支撐。陳司長提出未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在六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二是提升數字基建質量;三是激發融合創新活力;四是優化城市治理水平;五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六是加強對外開放協作。
接下來,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和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一級巡視員李健分別發表主題講話,對相關政策進行了深入解讀。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做了題為《新型智慧城市展望》的精彩主題報告。周院士指出,當今人類發展已進入“人機物”混合、動態互聯的社交時代,萬物互聯正在重塑全球社會發展形態。他以北京和杭州的智慧城市實踐為例,闡述了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模式。未來城市將進入智能孿生發展階段,實現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持續進化,而建設智慧城市將成為21世紀的第一產業。
在“城市實踐”主題演講環節,嘉賓們各抒己見。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潘鋒詳細介紹了北京市的智慧城市建設歷程。北京市自2000年即啟動了數字城市建設,通過公共數據開放使用,倒逼政府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據潘鋒副局長介紹,北京市制訂了“十四五”智慧城市行動綱要,將以融合貫通的數據為核心、以應用場景的開放為手段、以高效安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健康和可持續的生態為原生動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標桿城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介紹了上海市“一網同管”、“一網通辦”的優秀實踐經驗。上海市運用實時在線的數據以及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及時精準地發現問題、對接需求、研判形勢、預防風險。據徐惠麗副主任介紹,上海市下一步將繼續堅持“實戰管用”的價值取向,以“應用為要,管用為王”的原則,更加注重賦能基層一線的工作人員,從整體上推動城市治理邁上新的臺階。
武漢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局長張貴達介紹了智慧城市建設在武漢市應對疫情中起到的積極作用,智慧城市相關應用在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中也發揮了巨大價值。張局長從五個方面介紹了武漢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有關工作:一是優化完善頂層設計;二是全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三是持續開展數據治理;四是加速拓展5G應用;五是努力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水平。
廣西貴港市委常委、副市長楊紹麗分享了貴港市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探索和實踐,對以下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一是以數字治理為驅動力,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是以民生服務為關鍵點,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三是以數據共融共享為著力點,賦能營商環境再優化、再提升。
本次論壇發布了《中國高新區數字化轉型報告》、《中國城市治理現代化研究報告》階段性成果和《中歐城市數字化抗疫優秀案例》新書。隨后,論壇舉行了“縣域數字化轉型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和第三屆“京津冀-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啟動儀式。并依次舉行了以“人民的城市”和“融合生長·合作共享”為主題的兩場高端對話。